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老師變“段子手” 要講究分寸

2016年10月11日 16:31 | 作者:夏凡 |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不會講段子的老師不是好司機?!比涨坝忻襟w報道,很多大學老師在傳統(tǒng)授課的基礎上,開始適應“95后”的特點把段子、花絮故事等融入授課中,用段子贏得“抬頭率”。

u=294270356,300602908&fm=21&gp=0

不管你承不承認,想要抓住學生的人和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兩年,關于高校課堂的新聞沒少讓公眾操心。比如“上座率”,有的來晚了沒座,有的門可羅雀,為此老師們傷透了腦筋,從點名、微信簽到、發(fā)紅包再到期末“任課老師是誰”的神題,真是太拼了。再比如“抬頭率”,老師在臺上眉飛色舞,臺下的低頭族聊天、打游戲,玩得正high,想想那場面,好尷尬啊!

因此,為了傳道授業(yè)解惑,課堂講段子值得一試?;叵胛覀兊拇髮W時代,有的老師自帶網(wǎng)紅屬性,魅力無限,上課學生爭著坐前排,下課搶著問問題,連布置作業(yè)這種“嚇死寶寶”的舉動都能讓學生“欣然接受”。為什么呢?很多人就是靠幽默圈粉,他們上課不拘一格,腦洞大開,課堂氛圍很“燃”,甚至全程高能,因此贏得了學生的青睞。

如果將高校課程視為一種供給的話,其實不妨轉(zhuǎn)變思路,結(jié)合“傳播對象”的特點多花一些心思、多下一些力氣,從而給課堂魅力更多可能。比如老師通過段子包裝語言,把知識視為“產(chǎn)品”,將學生當作“用戶”,然后根據(jù)產(chǎn)品“銷售情況”、用戶體驗來檢驗教學成果——相對于不少老師上課敷衍、沒有真正投入熱情和精力,“講段子”至少是一種努力,至少體現(xiàn)了對課堂和學生的責任感。

當然,講段子也要把握好分寸。大學期間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的老師,為了“討好”學生常常在課上強行“植入”奇聞逸事、段子和流行語,很冷很生硬,聽得小伙伴們“尷尬癌”都犯了。老師自我感覺良好,學生卻“敬而遠之”,可謂適得其反。還有的老師更“厲害”,整堂課一半時間都在講段子,分享自己的見聞,“笑果”斐然,聽得人津津有味,可是下課之后就發(fā)現(xiàn)好像什么都沒講,“玩花樣”反而成了課堂的主角??梢悦鞔_的是,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擅長講段子,不是每一種課程都適合講段子,更不是每一個段子都適合來到課堂,怎么講、講什么、講多少都要用心、細致分析。

講課是一門技術活。從學生的體驗看,寓教于樂式的講解當然比冷冰冰的說教更有效。因此,可以借助段子帶動課堂氛圍,但不能為講而講、喧賓奪主——說到底,一堂課的魅力根源還是“內(nèi)容為王”,而不僅是氣氛這層糖衣。(夏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老師 段子手 分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