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國女排“絕地反擊”詮釋體育精神

2016年08月22日 10:41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中國女排每一場的絕地反擊,讓人們在感受體育之美的同時,也見識到了內(nèi)蘊無畏、大勇、擔當?shù)捏w育精神。

里約奧運會進入下半程,中國女排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看點擔當”:就在8月18日晚,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在女排半決賽中以3:1克敵,時隔12年再度闖入奧運會決賽。這讓無數(shù)國人歡欣鼓舞。

女排的勝利來之不易。盡管距離最后的登頂還有一步之遙,但中國女排這些天的精彩表現(xiàn),足以讓國人為之血脈賁張,那支打不死、沖不垮、壓不倒的中國女排又回來了。從稚嫩的女排大名單引發(fā)議論,到小組賽跌跌撞撞殺入淘汰賽,女排在后半段的頑強逆襲,毋庸置疑地成為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最大的亮點。

四分之一決賽迎戰(zhàn)巴西,面對占據(jù)天時地利人和的衛(wèi)冕冠軍、東道主,女排姑娘們頂住壓力放手一搏,一分一分、一局一局全力爭取,最終力克宿敵巴西;半決賽面對小組賽曾擊敗過自己的荷蘭隊,落后、扳平、被逆轉(zhuǎn)、再扳平,直至將勝利攬入懷中。這種失利時不放棄、直到最后一刻仍奮力拼搏的精神,讓人哭、讓人笑,這才是體育精神的絕佳注解。

從1981年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杯冠軍,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成為中國女排的“黃金時代”。以郎平為代表的女排姑娘們奮勇拼搏,在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運動員精神氣質(zhì)的同時,女排精神也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征。彼時“鏗鏘玫瑰”們的神采飛揚,至今仍深深珍藏在人們的記憶深處,甚至成為國人評判競技體育的不二標尺。

這并非難以理解。一方面,女排的崛起正值中國社會走出封閉的舊體制,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社會均高度渴望與世界接軌,而女排姑娘們呈現(xiàn)出來的拼搏精神恰好成為一道平等交流的橋梁;另一方面,中國女排在國際賽場斬獲的成績也在滿足了國人心理訴求的同時,很好詮釋了競技體育的精神——不以金牌為成功唯一標準,但決不放棄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不畏競爭。

時至今日,盡管中國在國際地位、經(jīng)濟發(fā)展等各方面已獲得長足進步,盡管體育競技說到底仍是比賽場上的風云,但女排精神并不過時,仍是這個社會最值得珍視、最應傳承的價值。競爭無處不在,拼搏難能可貴。一個人是這樣,一支球隊是這樣,一個國家同樣如此。由體育衍生、波及的領域,也呈圈層狀向外擴展。

況且,在和平時期,競技體育的搏殺,也在對社會成員起著動員激勵作用。這是一個國家國力、民愿、進取心的最溫和呈現(xiàn)方式。無論風向如何轉(zhuǎn),無論潮流怎樣變,拼搏進取、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不會變。

不要輕言金牌不重要,也不要事事都以游戲、消極、懈怠的心態(tài)認識比賽、看待體育。以中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而言,就飽含著一代代運動員、一茬茬志士仁人的血淚奉獻。剝離了舉國體制,這些努力仍值得尊重。而我們反感的也是錦標主義,而不是歷經(jīng)艱難、戮力以求才獲得的閃亮成績。

事實上,本屆奧運會開賽以來,中國代表團盡管在多項比賽中不乏精彩表現(xiàn),但直到中國女排近幾日橫空出世、絕地反擊,才讓更多人在感受體育之美的同時,見識什么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這樣的無畏、大勇、氣質(zhì)、擔當,正是很多運動員乃至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稀缺的精神價值。

奧運還未結束,比賽仍在繼續(xù)。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中國女排已經(jīng)以其不折不撓、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為國人留下了悠長的歷史記憶,而這灌注到社會之中,也會成為整個社會的精神財富。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國女排 奧運 體育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