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杵杵動人:淺談佛教金剛杵的收藏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zhì)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收藏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各類收藏品中,蘊含深厚歷史文化、精美藝術(shù)品味的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也被收藏者們所認可和追捧。
在藏傳佛教眾多的收藏門類中,除了傳統(tǒng)上的佛像和唐卡外,法器作為一個單獨的分支逐漸受到重視,在重大的拍賣中屢屢創(chuàng)下天價的成交。比如北京翰海秋拍中最受矚目的一件拍品,也是迄今僅見的明代宮廷藏傳佛教法器“明永樂鐵鎏金龍紋鉞刀”,以6670萬元成交,足見這一收藏領(lǐng)域的吸引力和價值。法器種類眾多,其中金剛杵因為造型優(yōu)美、制作工藝高超,成為收藏翹楚,目前受關(guān)注程度最高。
金剛杵的來源和傳說
古印度吠陀時期,金剛杵的原型是大天神因陀羅的主要武器,稱之為“霹靂閃電”。在古印度和中亞的一些藝術(shù)作品中,金剛杵通常被畫成一根短棒,兩端各有一對尖利的股叉。這樣的描述應(yīng)該是作為兵器的金剛杵形象。因陀羅造像在印度和東南亞(如柬埔寨吳哥窟、泰國鄭王寺)多表現(xiàn)為騎象持杵的造型,佛教進入中國之后,因陀羅被稱為“帝釋天”,造像早期呈現(xiàn)少年帝王像,宋元后期呈現(xiàn)為漢地帝王裝束。
從古印度時期的兵器演繹為法器金剛杵,其原型究竟為何種式樣,今已無從考證。但是從種種資料和經(jīng)文的引述中,都能看出來金剛杵系源于印度,并隨同佛教的興盛開始進入中國。
鈴和杵合用,在藏傳佛教中有深刻的內(nèi)涵。鈴象征著般若智,代表著通過金剛乘而變成5種無上智慧的心。鈴有碰鈴、金剛鈴等,合稱為藏鈴。造型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nèi)有鈴舌。外部鏤刻著各種圖案。鈴上部相當于佛身,下部相當于佛語,金剛于其心中。鈴的含義是驚覺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剛杵一起使用時,還有陰陽含義在其內(nèi),一般以金剛杵代表陽性,以金剛鈴代表陰性,有陰陽和合之意。
關(guān)于金剛杵的象征意義,《大藏密要》說得很清楚:金剛杵是菩提心義,能“斷壞二邊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
金剛杵長短不一,長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中間為把手,兩端有獨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等刃頭,人形杵羯磨金剛、塔杵、寶杵等,而以獨股、三股、五股最為常見,分別象征獨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等。
獨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寶杵、塔杵合稱‘五種杵’。其中,獨股杵為最古之形式,其鋒頗長,為密跡金剛力士所持。此外,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金剛杵手,及金剛藏王菩薩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亦持獨股杵。
通常稱“瓦支拉”者,一般系指三股杵。五股杵又稱五智金剛杵、五峰金剛杵、五峰光明、五股金剛,表示五智五佛,其中一鋒象征佛之實智,其余四鋒則為四佛權(quán)智之標幟。
所以,不同的金剛杵,代表著不同的含意,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知識,值得研究和品味。
金剛杵的形制和材質(zhì)
公元8世紀中葉,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時期,曾遣使赴克什米爾、天竺等國迎請了寂護和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教弘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剎桑耶寺,對推動佛教西藏化起了積極的作用。金剛鈴、杵等部分密宗法器伴隨著神秘的作法儀式在桑耶寺首次面世。而此時的金剛杵還帶有濃重的印度風格,有獨股、三股、五股的金剛杵,都是開口式樣,也就是說中心股和側(cè)面的股在頂端相互之間不連接,呈現(xiàn)分開的狀態(tài)。此時期的中心股豪壯粗大,呈現(xiàn)三棱和四棱狀,且收尖的弧度很大,不論是獨股,三股、五股的中股都是如此,似乎仍舊保留了兵器的一些特征。
10世紀到13世紀,金剛杵已經(jīng)逐漸由開口式演變?yōu)殚]合式樣,仍具有初期的飽滿和渾厚,側(cè)股和中股卻已沒有早期金剛杵的那種力度。這個階段的金剛杵大量使用了合金材質(zhì),其特殊的光澤和溫潤感為那個時代所獨有。
明代金剛杵,大量增加漢族風格元素,形成了獨有的明代風格。永樂和宣德皇帝對藏傳造像和法器非常關(guān)注,往往在頒賜的法器和造像上留有刻款。明式金剛杵以官制御賜的最為精美,細節(jié)清晰嚴謹,器形體量碩大,用料上乘講究,大多鎏金,鎏金厚重,顏色鮮亮偏紅,是法器中的上品,也是近年拍賣會上的重點成交之物。
到了清代,金剛杵的制造工藝開始衰落,在工藝和用料上多有簡化,股身較早期偏瘦弱,藝術(shù)價值也就大大降低了。
金剛杵的材質(zhì)一般采用銅或者鐵等金屬材料,除此之外還有石質(zhì)或者木質(zhì)的。其中,銅質(zhì)的金剛杵最為常見。
喜馬拉雅諸地用來鑄造佛像法器的銅通常被稱作利馬銅,是一種合金銅,分為紫、黃、白利馬等,其銅質(zhì)精良,不易生銹。除了官造或者大寺廟制作的鎏金金剛杵外,還有一種可以隨身佩戴的小型金剛杵深受收藏者的喜愛,目前市值都超過萬元以上,這類小杵小巧可愛且皮殼油潤適合佩戴。
鐵質(zhì)金剛杵帶有剪金銀的非常稀少,是金剛杵收藏當中大家趨之如騖的貴中之貴,是收藏市場最為青睞的珍品,價值極高。這種帶剪金的鐵質(zhì)的金剛杵往往年份偏早期且做工非常講究,中股粗壯有力整體型制飽滿,鏨刻細致,手感極佳。石質(zhì)的或者木質(zhì)的相對存世量少得多,市場上流通的少之又少,但并不能說明這類杵的收藏價值會更高,還是要根據(jù)它們的制作工藝來區(qū)分。
金剛杵的收藏和鑒別
金剛杵的收藏,最重要的就是辨別真?zhèn)巍kS著收藏熱不斷升溫,市場充斥著大量做偽做舊的金剛杵,初學者一不留神就會買到做舊的假貨,蒙受經(jīng)濟損失。此外,收藏也一定要有獨到的眼光,需要從工藝上和保存完整度上以及存世量上嚴格把關(guān),只有這樣才能收到真正有收藏價值的愛物。
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收藏經(jīng)驗,金剛杵常見的做偽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尼泊爾地區(qū)低仿的杵,主要是工業(yè)化批量鑄造生產(chǎn),這類金剛杵做工粗糙,銅質(zhì)很差,有的還鑲嵌假的綠松石,一般出現(xiàn)在游客較多的旅游市場,比較容易辨別。
二,四川德格地區(qū)傳統(tǒng)工藝做的金剛杵,為手工制作而且有些是用廢舊的老銅重新熔掉后再做,這類金剛杵看起來老舊,做工也非常精致,初學者往往難以辨別。
三,帶有修補的老金剛杵,這類金剛杵本身是老的,由于某些原因保存不是很好品相不夠完美,某些商家為了高額的利潤,會把這些缺陷修復得完美如初,一般的收藏家很難分辨,這一類最容易蒙騙收藏愛好者。
對于初學者,相對應(yīng)的鑒別方法有很多:
一是從皮殼也就是包漿上分辨,老的金剛杵經(jīng)過長年的使用會發(fā)生氧化生成一層油潤的皮殼,摸起來潤潤的不生澀,如果是出土的金剛杵,雖然沒有熟透的皮殼但是依然會氧化出固著的銹跡,從里往外生出的很不容易剝落。
二是從鑄造工藝和材質(zhì)上,老的金剛杵多是失蠟法制作不同于現(xiàn)在流行的硅膠翻模,往往成型后會做一些修正,有的甚至可以看到挫痕。選取的銅質(zhì)一般都是合金銅,而不是現(xiàn)在比較容易獲取的黃銅。
當然,要想擁有一把自己喜愛的貨真價實的老金剛杵,需要您不斷學習研究同時盡可能多地接觸實物,只有積累足夠的經(jīng)驗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很多時候,一把精致的年代久遠的金剛杵,輾轉(zhuǎn)世間來到你面前,欣賞那種美,那種楚楚動人的美,走近它背后蘊藏的歷史文化,這遠比單純收藏一件實物更有價值,更有趣。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杵杵動人 淺談佛教金剛杵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