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詹欣:我國“兩彈一星”歷史研究現(xiàn)狀與前瞻

2016年06月15日 10:22 | 作者:詹欣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是黨史、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偨Y“兩彈一星”的成功經驗與啟示,對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快科技進步等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兩彈一星”是約定俗成的說法。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中國不得不面臨國防工業(yè)的調整,1959年10月,中央軍委提出,國防工業(yè)應以尖端技術為主,目前主要是導彈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核彈頭問題。1960年初,在中央軍委召開的擴大會議上,進一步明確了發(fā)展國防尖端技術的方針是“兩彈為主,導彈第一”(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下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4頁、第709頁)。此后,隨著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和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兩彈一星”逐漸成為我國國防現(xiàn)代化偉大成就的代名詞。

由于“兩彈一星”事業(yè)的特殊性質,直至20世紀80年代以前,這段歷史一直被塵封起來。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周恩來、聶榮臻和張愛萍等直接領導“兩彈一星”事業(yè)的決策者、組織者的年譜、回憶錄以及紀念性文章的面世,“兩彈一星”歷史的神秘面紗被逐步掀開,學界也隨之對“兩彈一星”歷史展開了研究和探討。

為展示新中國30多年的建設史,當代中國出版社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版了系列《當代中國》叢書,包括原二機部副部長李覺等主編的《當代中國的核工業(yè)》、謝光等主編的《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和張鈞等主編的《當代中國的航天事業(yè)》,這些專著編委會成員以參與決策和建設的親歷者為主,是不可或缺的資料。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為紀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30周年,《黨的文獻》選編了一組毛澤東、周恩來關于原子彈和原子能問題的論述以及原子彈爆炸相關文獻,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當年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不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專門召開“兩彈一星”研制工作的歷史回顧座談會,邀請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參加過這一偉大工程設計和建設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就黨中央對“兩彈一星”的決策和領導、研制過程中的曲折和甘苦、自力更生與依靠外援的關系、50年代形成的大科學體制的特點與影響、“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座談。此后,“兩彈一星”歷史研究進入了一個繁榮階段,呈現(xiàn)百花齊放之勢。

首先,從文獻來說,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自2004年始先后三次解密外交檔案,時間跨度從1949年到1965年,共約82000多份文件,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指示、各種重大外交事件文電、政府間條約和協(xié)定等。在這些文件中,包括了中國對和平利用原子能問題、在亞洲設立無核區(qū)問題、《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和國際裁軍等問題的原則和立場,對研究“兩彈一星”歷史,具有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2013年中央檔案館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聯(lián)合編輯出版了《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其中有關“兩彈一星”的文獻十余篇,許多檔案都是首次公布。其次,這一時期關于中國核武器計劃的回憶性專著和文章也逐漸增多,包括直接領導和參與“兩彈一星”研制的領導者和執(zhí)行者,如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張愛萍等,也包括負責研制的著名科學家,如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和錢學森等。再次,從學術機構來說,2006年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成立,并創(chuàng)辦了《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刊和兩彈一星歷史研究網,推動了相關研究和學術活動的發(fā)展。

近年來,學界推出了一系列“兩彈一星”歷史相關專著與文章:關于“兩彈一星”研制的重大決策,學者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兩彈一星”事業(yè)是黨中央集體領導的結晶。正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無數(shù)人的不懈奮斗,“兩彈一星”事業(yè)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成就;同時也著重闡述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以及張愛萍等領導同志,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關于探索走自力更生道路與對待外援的經驗教訓,我國在“兩彈一星”事業(yè)過程中,非常注重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積累了寶貴經驗。關于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有學者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以“兩彈一星”精神為切入點,學術界重視其與當代社會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對接。關于探索“兩彈一星”管理模式,“兩彈一星”是中國成功組織的國家級重大科技工程,它的成功實施極大提高了我國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偨Y“兩彈一星”的組織管理經驗對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術界主要圍繞著“兩彈一星”事業(yè)所廣泛運用的系統(tǒng)工程、并行工程和矩陣式管理等現(xiàn)代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探討設計、實驗、工程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創(chuàng)新攻關的成功經驗。

今后,“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予以加強:一要不斷總結“兩彈一星”的歷史經驗。“兩彈一星”不僅僅是我國國防現(xiàn)代化的偉大成就,也是中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它填補了許多科學研究空白,為我國實現(xiàn)技術發(fā)展的跨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包括:第一,堅持黨的統(tǒng)一領導,充分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yōu)勢。第二,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第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打“殲滅戰(zhàn)”。第四,堅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第五,堅持科學管理,始終抓住質量和效益。相關研究應該從關注“兩彈一星”歷史的人和事向總結歷史經驗,探索科學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路徑轉變,為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借鑒和啟示。二要深挖“兩彈一星”歷史文獻,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有關“兩彈一星”事業(yè)文獻的逐步公布和相關領導同志和科學家的回憶錄與傳記的大量出版,為研究“兩彈一星”史的學者提供了便利。當然,目前文獻利用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應該充分利用相關史料及各國歷史檔案,開展口述史研究,努力推動“兩彈一星”歷史研究進一步發(fā)展。

(詹欣,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詹欣 兩彈一星 黨史 國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