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虢國夫人游春圖》表達了盛唐樂觀的時代特征

2016年04月18日 19:44 | 來源:新快報
分享到: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貞,肌理細膩骨肉勻。

這是杜甫《麗人行》的前幾句,描寫的是唐代楊貴妃的姐姐秦國夫人、虢國夫人出行游春的姿情。楊貴妃受寵后,其堂兄楊國忠登上相位, 她的三個姐妹被封為 秦國、虢國、韓國夫人,經(jīng)常出入禁中,唐明皇以“姨”呼之。尤其是虢國夫人,與其從兄楊國忠往來密切,經(jīng)常騎著高頭大馬,并髻入宮,道路為之掩目。


8e58c117gb18b9de83e43&690


20110116222811_1196894775


杜甫此詩作于天寶十二年春,以嘲諷的口氣描述了她們的冶容、 華侈以及炙 手可熱、賓從雜杳的權(quán)勢。

畫家張萱約與杜甫同時或略早,具體生卒不詳,開元年間為史館畫史,擅人物、亭臺、花鳥及林木,尤以仕女和嬰兒著稱。他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可以和杜甫的 《麗人行》相并讀。不過,《麗人行》大體屬于諷諫詩,《貌國夫人游春圖》 則是現(xiàn)實風(fēng)俗畫。唐代以前也畫仕女,但那時多是借婦女形象以宣傳某種教化內(nèi)容, 如《女史箴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莫不如此。

唐代則出現(xiàn)了很多描寫婦女現(xiàn)實生話的題材,《虢國夫人游春圖》甚至是直接取材于宮延貴 胄、以真名實姓的現(xiàn)實人物為主人公的,這在唐以前乃至宋以后 都是罕見的。從藝術(shù)史的角度論,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和發(fā)展。唐代社會相當(dāng)開放,婦女的社會交游 和戶外活動不像封建社會后期那么被禁錮幽閉。唐代仕女畫的高度發(fā)展正與這種社會條件分不開。

《虢國夫人游春圖》,絹束,重色,縱 51.8厘米,橫148厘米,無款記,綾隔水上有金章宗(完顏璟)所寫標題,稱之為“天水摹”。天水是趙姓的郡望,這里指的是趙佶。據(jù)學(xué)者考據(jù),此件技藝 高超的作品可能是宋代畫院名家所代筆,未必是趙佶親手摹寫的。就是說,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一藝術(shù)珍品,并非張萱的原作,乃北宋人的摹本,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 館。

全畫描寫八騎馬、九人在春光中出游的情景。前面三騎與后面三騎是侍從、侍女和保姆,中間并行的兩騎為秦國夫人與虢國夫人(也有人認為是韓國夫人與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居右上首,面向虢國夫人,在述說著什么。

虢國夫人儀態(tài)端莊,悠然自若。在畫家筆下,她們不是驕橫的形象,而是氣質(zhì)高貴的貴婦人,如杜甫所說的 “態(tài)濃意遠”、“肌理細膩”。由于全畫的主旨是游 春,構(gòu)圖的處理是疏朗而有氣脈連貫,節(jié)奏頗輕松。前邊三騎空疏些,后面五騎緊密些,層次與錯落十分自然,毫無促迫感,但并不零散。人和馬的動勢都不大,從 容瀟灑,卻同時又保持著某種莊重感,這正和游春主題相諧,又符合特定主人公的身份。為了突出人物,畫家不作具體的背景,只以湮潤的筆點染出路上蒙茸茸的草 色,使人似乎領(lǐng)略到春日郊外的清新和空闊。

這一作品的線描以圓潤細勁為特色,在力量中又透著嫵媚。一般比較工細的唐畫多施以空實而精練的鐵線,有的流動,有的沉滯,有的古樸?!峨絿蛉擞未簣D》運線的柔勁性格,或者與宋代臨摹者融入了自己的審美意趣有關(guān),然這種特征又實與畫面的情調(diào)和主題合拍。

不過應(yīng)特別指出的,這張畫面的基調(diào)無疑還是盛唐風(fēng)神。人物“豐頰肥體”, 正是盛唐審美時尚。但肥美之美還并非盛唐風(fēng)神的內(nèi)在本質(zhì)。盛唐風(fēng)神顯示為力 量、雍容、博大,樂觀和自信。張萱畫仕女難以像吳道子畫鬼神那樣顯示力之美, 但他筆下的人物是雍容大氣、樂觀自信的,他的另一名作《搗練圖》所刻劃的婦 女勞動場景,就充滿著愉快和熱情。

《虢國夫人游春圖》的立意并不在顯示貴婦人的權(quán)勢,主要在描繪她們的愉快的日常生活情景,但我們不難 從中感受到盛唐那種高亢、樂觀的時代特征。這一點,如果稍和晚于他的大畫家周昉之作比較,一看即可明了。周昉的人物也是豐肥的、華貴的、游樂的,但總流露 著某種孤獨和空寞情調(diào)。像《虢國夫人游春圖》這樣鞍馬巡游的盛景和情狀,在《揮扇仕女圖》諸作中是尋不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虢國夫人游春圖》的價值, 就不止于它的高超技巧,以及它對真實歷史人物和真實風(fēng)俗圖景的生動描繪,也在于它從特定角度顯示了一個偉大藝術(shù)時代的風(fēng)貌,以及那種時代精神的某種姿神。

《虢國夫人游春圖》的流傳過程

《虢國夫人游春圖》畫作珍藏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因愛好書畫,在位期間不遺余力將全國珍品收藏到清宮內(nèi)府。

清朝滅亡后,末代皇帝溥儀雖退位,但仍按退位優(yōu)待條件居住在故宮原住所。溥儀擔(dān)心北洋軍閥終將無視先約將其趕出,為生計考慮,與弟弟溥杰將一批書畫盜運 出宮,后于1925年移居天津,1931年又被挾持至長春,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后,溥儀隨身攜帶小部分書畫,希望經(jīng)沈陽前往日本,被逮捕入獄,隨身書 畫被繳獲,保存到銀行。

1948年,這批書畫從銀行撥交給當(dāng)時的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后來轉(zhuǎn)交給東北博物館。其中就有《虢國夫人游春圖》宋摹本。東北博物館于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這批珍品就被留藏至今。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虢國夫人游春圖》 表達了盛唐 樂觀的時代特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