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農工黨員胡月梅:農耕文明遺產亟須搶救性保護

2016年02月24日 10:24 | 來源:聯(lián)誼報
分享到: 

最近幾年,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很多傳統(tǒng)的農村村落成批消失,或被拆除,或被整體搬遷,而新一代的農民也離開了熟悉的聚族而居的村落,使農村社會逐漸遠離了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秩序和格局,使得一些在農耕文明時代留下的農耕用具、漁業(yè)用具、手工藝生活用品、鄉(xiāng)土文化,或遭遺棄,或被破壞,歷史文脈面臨斷裂,歷史記憶面臨失傳。

歷史的文脈需要物品的保留和集體記憶的構建,先輩們創(chuàng)造的內涵豐富的農耕文明,在世世代代薪火相傳中孕育了絢麗多姿的生活生產文化,體現(xiàn)了深厚而寶貴的精氣神韻??上驳氖牵行┑胤借b于搶救整理農耕文明時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海鹽縣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根據“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離城十里路,各有各鄉(xiāng)風”的地域特點,在一些特色村中通過征集、整理,建起了“農耕文明展示館”、“漁文化館”、“民俗文化屋”等非遺展示館,使得犁、耙、鐵鎝、鋤頭、水車、紡車、織布機等生產工具,桌、凳、櫥、床、桶、桿秤等生活用品,以及其他日常生產生活所用的銅鐵木石等民俗器具實物得到展示,讓打年榚、木雕、竹編等民俗手工藝制作方式得到展示傳習。杭州余杭區(qū)則對具有獨特人文地理環(huán)境、保存相對完好的古村落開展整體性保護,留住漫長農耕時代鄉(xiāng)民聚族而居的歷史記憶。

當前,亟須挖掘保護有關農耕文明遺產,深度挖掘當?shù)刎S厚的、具有濃郁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將那些散落在民間的民俗實物、文化遺產撿拾起來,復活起來,記錄下來,使傳統(tǒng)文化遺產重歸民間,讓農耕文明的根留下來、種下去,讓年輕人有了解過去、老年人有回味過去的空間,從而豐富美麗鄉(xiāng)村的內涵,提升美麗鄉(xiāng)村的文化品位,確保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留得住“鄉(xiāng)愁”。

建議將農耕文明的普查保護工作列入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工作機制和屬地考核機制,充分發(fā)揮村級文化管理員的作用,在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的同時,兼具農耕文明普查員、調查員的身份,深入開展農耕文明挖掘工作,確保瀕危文化發(fā)現(xiàn)一項保護一項。

有計劃地開展農耕生活用具、生產用具、手工藝、民俗文化的征集工作,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理,有選擇性地在特色村建設有主題的農耕文明展示館,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展示、影像資料展示等形式,將各地農耕特色進行集中展示,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添加文化內涵。

對有獨特文化內涵和保存相對完好的古村落,實施整體性保護,適度開展生態(tài)復原,確保各地都有代表性的古村落、民居得到保存,使其成為農耕生活的活態(tài)博物館,并將這些保護完好的古村落、活態(tài)博物館與旅游文化相結合,以增加地域的歷史文化深度,豐富旅游內容。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農工黨 農耕文明遺產 搶救性保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