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基因修改,改變的不只是基因

2016年02月03日 14:23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近期,基因修改技術(又稱基因修飾技術、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熱點話題。2月1日,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宣布,正式批準該國一研究人員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的請求。年初,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發(fā)表的一篇關于基因修改技術發(fā)現(xiàn)史的綜述文章,就引發(fā)了國際科學界的一場口水戰(zhàn)。而此前,中國科研人員黃軍因人類胚胎基因修改研究而入選英國《自然》雜志2015年度對全球科學界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十大人物,更是引發(fā)了國人對這一技術的關注。

生命科學技術取得重大進展,無疑是振奮人心的。但在另一方面,爭議也隨之而生。比如,包括科學家、倫理學家在內的很多有識之士就認為,人類胚胎基因修改技術的實驗對象是“人類的胚胎”,而胚胎是人類生命的早期形態(tài),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將人類的胚胎當作實驗的研究對象是不合適的。據(jù)稱,黃軍領導的研究團隊最初是將研究成果投給了英國《自然》和美國《科學》,但這兩家雜志都拒絕刊登。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有著特殊的危險性。其一,這種改變可能會被該胚胎的所有后代繼承。也就是說,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改變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后代的基因。比如,目前科學家對人類異常胚胎中與地中海貧血癥有關的基因細胞進行修改,獲得成功,目的就在于根治這種疾病。問題在于,這種疾病基因真的應當滅絕嗎?研究顯示,地中海貧血基因可以抵抗瘧疾帶來的傷害,在非洲等瘧疾高發(fā)的地區(qū),帶有地中海貧血基因反而是一種保護。當我們改造或去除某種“有害”基因時,目的自然是希望人類變得更健康、更完美,可實際后果卻很難預料。事實上,人類根本無法判定一種基因的去留,因為人類并非全知全能。

其二,有人擔心,以人類的貪婪本性,加之科技與商業(yè)的結盟,人類絕不會滿足于基因編輯的治療性目的,而一旦全面開啟基因改造之門,社會將陷入難以想象的危險之中。道理很簡單,如果“阿爾茲海默癥”、“地中海貧血癥”等“必然致病”基因有改造的必要,那么一些“潛在致病”或不太嚴重的基因,比如遺傳性近視、50歲以后的心臟病風險、60歲以上的癌癥風險等,該不該被改造呢?更進一步的問題是,人的身高、相貌、聲音、智商等基因是不是也都可以被改造呢?

如果我們設想上述基因改造是被允許的但卻價格昂貴,那獲利的便只能是富裕階層。富人不僅會用這種技術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有競爭力,而且他們還將率先利用這種技術讓自己的后代變得更健康、更聰明、更漂亮。后果就是,由于富人的后代擁有更優(yōu)質的基因,他們因此將更容易占領社會的上層。結果,我們的社會將出現(xiàn)這樣一種圖景:富者愈富愈優(yōu)秀,貧者愈貧愈平庸,一個新的不平等的世襲社會由此形成。也就是說,人類用鮮血和生命的抗爭換來的自由、平等社會就有可能被新的不平等的世襲社會所取代。這并非危言聳聽。

如果基因改造技術被商業(yè)化利用,那么人類社會還將面臨著所謂的“基因歧視”。因為人與生俱來的基因能夠被檢測,社會上的人將被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生殖的有基因缺陷的人,另一種是被編輯過的更健康更完美的人。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種情形將是多么可怕呀!這不就是科幻電影、科幻小說中描繪的場景嗎?

筆者絲毫沒有詆毀科學家從事人類胚胎基因修改研究的意思,正如有科學家所說,不管你情不情愿,這樣的研究結果,甚至令你更驚訝的研究成果,遲早會出現(xiàn)。人類胚胎基因修改技術的步伐會越走越快,這是不需要懷疑的。問題在于,科學技術不只是會給人類帶來光明和幸福,也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因此,科學技術需要規(guī)范。這已是共識?!妒澜缛祟惢蚪M與人權宣言》就公開宣稱,違背人類尊嚴的任何做法,是不能允許的?;蛟S,未雨綢繆地對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與應用進行規(guī)范,現(xiàn)在就該提上日程。(黃慶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基因修改技術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