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村民在家門前挖出11塊抗戰(zhàn)將士墓碑 "請"進自家院

2016年01月28日 10:32 | 作者:房琳 顏釗 | 來源:大河報
分享到: 

   三門峽市陜州區(qū)張茅鄉(xiāng)西崖村村民劉書勤在自家門前挖出了11塊“有來頭”的墓碑。墓碑上記載著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軍隊11個士兵的姓名、籍貫、部隊番號等信息……


201512180458057


在農(nóng)村,把墓碑放在家里是一件忌諱的事,但劉書勤希望能為犧牲的抗日勇士們做點事。


發(fā)現(xiàn)|墓碑上犧牲士兵的信息清晰可見


1月27日,大河報記者來到劉書勤家中。他告訴記者,去年12月,他在自家門前的土坡上挖水溝時,挖出了這些墓碑。


“當時碑上全是土,字跡不清”,他便用水沖洗后放在自家院子里。


記者看到,經(jīng)過沖洗,11塊碑上的字跡清晰可見:


“王海清,甘肅固始人,陸軍一六五師工兵營一連二等兵;

方牛,河南正陽人,陸軍二十四師七十團二營機連二等兵;

任吉貴,湖南茶陵人,陸軍二四師七一團八連一等兵;

錢鳳文,陜西安康人,陸軍八三師輜重營一(二)連二等兵;

王忠錫,甘肅靜寧人,陸軍八十軍補團八連二等兵;

楊換成,陜西商縣人,陸軍一七七師一〇五七團五連二等兵;

趙學禮,河南新蔡人,陸軍二四師七二三營五連二等兵;

薛紀生,陜西大荔人,一七七師一〇五九二連一等兵;

陳陶山,陜西安康人,陸軍八三師補團四連一等兵;

權(quán)景龍,陜西蒲城人,陸軍十七師九八團一連二等兵;

金有……(殘碑)。”


碑文還記載有犧牲士兵的年齡,最大的38歲,最小的15歲,大多在1941年病故于“六一兵站醫(yī)院”。


劉書勤說,他聽父親說過,當時他們村里有個“六一兵站醫(yī)院”,住的都是在中條山戰(zhàn)役中受傷的國民黨士兵。


講述|共安葬200多名士兵,這里被村民稱為“傷兵墳”


西崖村73歲的退休教師陳寶禹向記者講述了關于這些墓碑的歷史。


“聽村里老人說,1941年中條山戰(zhàn)役后,大批國民黨負傷士兵從山西戰(zhàn)場經(jīng)三門峽會興渡口被送至我們村的‘六一兵站醫(yī)院’接受救治,但許多士兵因傷勢過重在醫(yī)院去世,大約有200多人?!标悓氂碚f,后來這些士兵被就地安葬,并從陜州區(qū)(原陜縣)硤石鄉(xiāng)找來青石,為他們立了墓碑。


陳寶禹說,“六一兵站醫(yī)院”當時有十幾間房子,他們家的房子也被占用了5間,剩余的在西崖村村委旁邊,由于年份太久,早已坍塌,現(xiàn)在成了居民區(qū)。如今在西崖村,已找不到“六一兵站醫(yī)院”的痕跡。


陳寶禹說,這些士兵就被安葬在現(xiàn)在劉書勤家門前的那塊地方,約有2畝,名叫“傷兵墳”。“1960年村里開墾荒地,將‘傷兵墳’平整后用于耕種,那些墓碑因為不被人們重視,大部分已遺失。”


西崖村83歲的村民沈鎖學回憶說:“那時來的傷兵真可憐,頭上、身上都是傷,就在我們村治療?!?/p>


陜州區(qū)黨史方志辦原主任劉全生告訴大河報記者,當時張茅鄉(xiāng)西崖村確實有國民黨軍隊的醫(yī)院,但那段歷史還需進一步考證。


愿望|希望勇士親屬認領,建議有關部門建立陵園


挖出來11塊墓碑該如何處置?陳寶禹說出了他個人的想法。


“不管怎么說,他們都是為了抗日犧牲的勇士,咱不能把這些墓碑扔掉……”陳寶禹說,他和村民們商量,希望媒體能公布已知犧牲勇士的姓名和籍貫,讓他們的親屬能來認領墓碑。


此外,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實地考察一下,在“傷兵墳”上為勇士們重新立碑,最好能建一個陵園供后人瞻仰,銘記那段歷史。


陳寶禹說,在農(nóng)村,把墓碑放在家里是一件非常忌諱的事情,但劉書勤能把這些墓碑收藏在家里,“他的做法很好,值得肯定”。


劉書勤說,犧牲的士兵最小的只有15歲,“那么小就獻出了生命,我們也應該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鏈接


中條山戰(zhàn)役是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nèi)的一場大規(guī)模對日作戰(zhàn),前后歷時一個多月。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全面進攻。國民黨軍隊由于事前準備不足,缺乏統(tǒng)一指揮,除少數(shù)突圍外,大部潰散,被俘虜3.5萬人,遺棄尸體4.2萬具,包括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第十二師少將師長寸性奇等滇軍名將在內(nèi)的多名國軍將領殉國。



編輯:陳佳

關鍵詞:村民在家門前 挖出11塊 抗戰(zhàn)將士墓碑 "請"進自家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