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課間圈養(yǎng)”學生,不該成“死結”

2016年01月22日 09:37 | 來源:光明網(wǎng)
分享到: 

可能對每個人而言,課間十分鐘都承載著小學時代最歡樂的記憶。但是現(xiàn)在,這僅有的寶貴十分鐘,也被層層規(guī)矩給捆了起來。有上海的小學規(guī)定“課間不能上操場”,北京有的小學則更嚴厲:除了喝水和上廁所,學生不可以出教室。

不難看出,這樣的苛刻捆綁,幾乎就要消滅了課間活動本身。也就是說,在課間這個被“放出鳥籠”的十分鐘,我們很難再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蹦蹦跳跳的場景,“只能休息,不能活動”的“課間圈養(yǎng)”成為普遍模式。

面對社會各方對孩子們“不能活動”的擔憂,校方的理由聽起來很充分:怕學生受傷,怕承擔責任。去操場更易發(fā)生安全事故,活動帶來的沖撞是受傷的“罪魁禍首”。既然是“高危地帶”,那就索性劃定“禁區(qū)”,課間只休息不活動了。

這樣一來,學生是更“安全”了,學校麻煩少了。但問題的關鍵是,孩子們的課間活動是不是必須的犧牲品,這樣的犧牲和放棄,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上的代價有多大?校方固然安全監(jiān)護責任重大,容不得半點閃失,但課間十分鐘是不是就必然成為一個無法兩全的“死結”?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上海在全國首個試點推出“學校體育運動傷害專項保障基金”,學生在一起校園運動傷害事故中受傷,無論學校是否對此事承擔責任,基金都會予以賠付。從解決“家長怕受傷、學校怕?lián)煛钡墓残噪y題出發(fā),這樣的嘗試和探索,值得肯定。但是需要明確的是,賠不賠錢,由誰賠錢,還只是改變“課間圈養(yǎng)”的一個方面。要觸動更多的探索和變革,基點還在于管理思維上的轉變。

如果孩子的課外活動成了教育管理者眼里的“包袱”,從哪里去尋找給課間活動“松綁”的動力?如果進入操場、活蹦亂跳就是當然的“麻煩”,那我們在校園管理上是不是還得能少則少?要不要課間活動,課間應該有怎樣的活動,表面看是個責任和賠付問題,根本上則是個教育方向和管理思維問題。

說到底,我們的管理再麻煩,安全上的壓力再大,我們都要還校園活動以本來的意義。安全固然是“第一”,但安全不是“唯一”,不是只要安全不要其他,更不是為了安全,對孩子們的課間活動禁錮得越嚴越好,越死越好??纯船F(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實,春游也好,課間活動也罷,莫不如此。

在基礎上,更深層的追問則是,我們應該從管理的方便和“安全”出發(fā),扼殺孩子們的天性和活動的需要,還是以孩子們的普遍健康為前提,在科學管理和安全保障上多想辦法?明確這樣的選擇,才能從根本上讓課間活動走出管理思維上的“高危地帶”,擁有其歡樂和健康的本質(zhì)。(李 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學生“課間圈養(yǎng)”學校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