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讓強拆策劃者站到前臺來
1月7日上午,鄭州市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放射科、太平間遭到不明身份人員對其進行強拆。造成近數(shù)百萬元設備被損壞,醫(yī)院3名人員受傷,天平間被推毀,六具遺體埋在磚礫下。目前,參與強拆的鉤機司機鄧某某已被公安機關控制,惠濟區(qū)對該區(qū)分管該項目拆遷工作的征收辦副主任熊志亮免職進行調(diào)查處理。
無獨有偶。日前,南昌西湖區(qū)三眼井二期棚戶區(qū)改造一周之內(nèi)出現(xiàn)兩起強拆事件,投訴人均反映在沒有接到任何拆遷通知和正式文件的情況下,房子就被拆除。西湖區(qū)委宣傳部回復記者時表示,西湖區(qū)房管局說被拆的兩處房子其實是不能拆的。
強拆,在國家三令五申嚴禁的治理下,曾一度沉寂,不再像開始那般攫取人們眼光。然而,從媒體披露的這兩地事件看,強拆還猶如劇情慘烈的連續(xù)劇,劇終兩字遙遙無期。與以往一些強拆事件相比,這兩地強拆事件惡劣的性質(zhì),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損壞醫(yī)院設備,推毀天平間,禍及遺體,連凜然不可侵犯的醫(yī)院都遭遇“血光之災”,這種強拆,明顯超出公眾心理承受度,也羞辱了死者家屬的樸素感情,讓人驚愕。
縱觀近期發(fā)生在鄭州和南昌兩地的強拆事件,有兩大共性。一是踐踏程序正義。不該拆卻拆了,或者說還不到拆時就拆了。二是造成嚴重后果。人員受傷,財產(chǎn)被毀,光天化日,影響極壞,社會嘩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遏制強拆,我們并不缺少法律約束。2011年新修訂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明禁強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guī)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薄安扇”┝?、威脅……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指出,“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很明確,那為何一些地方仍然肆無忌憚地強拆?強拆者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在此,應厘清一個概念,強拆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而不單是一種狀態(tài)或結果。每場強拆背后,在其利益鏈上都活動著各色人等,更隱匿著幕后指揮。有在前臺沖鋒陷陣的,也有后臺指揮的,還有策劃陰謀的,甚至不排除有保駕護航的。但在許多強拆事件中,一問到是誰拆的,是誰指揮拆的,有關部門的答復總是言顧左右,諱莫如深。敢作就應敢當,那些參與強拆的實施者、策劃者,難倒不能主動站到前臺來?既然如此,那有關部門就應把他們都挖出來。
如果深究一些非法強拆案,還不難發(fā)現(xiàn)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往往存在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的情況。要么是難以找到拆遷現(xiàn)場的“元兇”,要么是處罰起來“輕描淡寫”。只要不鬧出人命,向來多是通過協(xié)商賠償“化了”;即使事情搞大,則以輕微行政處罰結案,即便涉及犯罪也總有“馬前卒”當“替罪羊”,難見板子真打著打疼那些強拆的“后臺指揮”,更別說讓他們對強拆“不敢想”。
說到強拆,我們很容易想到公民財產(chǎn)被侵毀,但強拆的惡果遠不止于此。正如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所稱,強拆不僅僅是對居民人身和財產(chǎn)造成了威脅,還給社會帶來一種恐懼。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有組織的、某種形式的恐怖主義的犯罪形式。用“恐怖主義的犯罪形式”,來形容一些強拆,并不夸張。
對強拆行為必須零容忍,否則他們就“拆掉”了公平正義,就“拆散”了世道人心,就“拆毀”了社會主義。當今之世,法治是最嘹亮的聲音,建設法治國家,必須讓強拆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如果把強拆比作毒瘤,那要治愈,就不僅需要切掉毒瘤,更應該通過強身健體,有效遏制毒瘤存活的空間。所以,一方面重構秩序,在法治框架內(nèi)尊重各個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嚴懲強拆者,對前臺后臺參與強拆的人,都應依法從重處理!如果有一天,強拆徹底退場,那才真是法治的勝利。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鄭州醫(yī)院草強拆 強拆策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