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心疼女兒找替考”糊涂的愛經(jīng)不起推敲

2015年12月23日 14:55 | 作者:楊朝清 | 來源:光明網(wǎng)
分享到: 

因愛女小琪自小患有胰腺瘤,擔心女兒在藝考時用腦過度,母親便找來替考女子。替考人承諾在幫其考完3門之后,只需支付1000元作為報酬。但在第二堂考試中,連續(xù)的指紋認證失敗,讓監(jiān)考老師發(fā)現(xiàn)不對勁。近日,記者從四川南充警方了解到,小琪母女因涉嫌考試作弊將被追究刑責。(12月21日《華西都市報》)

教育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chǔ),可以使人們通過自身努力,提升參與平等競爭的能力,這有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然而,規(guī)則意識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讓中介、“槍手”、學生家長形成了一條畸形的利益鏈條;替考讓少數(shù)人從中獲利,卻極大地破壞了教育公平。只有在失范和非失范之間建立有效的隔離地帶,對替考“零容忍”,才能守衛(wèi)機會公平,撥亮教育這盞希望之燈。

《觸龍說趙太后》中有句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辈煌鐣A層生存生態(tài)的鮮明反差,讓許多人渴望“爭上游”;而向上社會流動的渠道不夠暢通和多元,高考依然是不可繞行的“獨木橋”。在一個講究學歷“出身”的社會里,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出身”,一些家長不惜劍走偏鋒——當孩子因為先天或者后天因素難以在高考中獲得好成績,少數(shù)家長便將“希望的稻草”寄托在“槍手”身上。

女兒自幼身患疾病、擔心女兒在藝考時用腦過度,便去尋人“替考”;這樣的悲苦敘事表面上契合“父母心”的傳統(tǒng)倫理,卻經(jīng)不起法律的推敲。藝考作為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對殘疾考生給予一定的“弱勢補償”以外,對所有的考生講究一視同仁的原則。“心疼女兒找替考”的說法,顯然是一種親情裹挾下的是非不分、公私混淆。

父母對子女的愛可以無私,卻不能沒有節(jié)制和底線。如果父母之愛沒有邊界,難免會進入制度、法律和人性的危險地帶。高考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公共性、競爭性的人才選拔制度,考驗的是考生本人的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zhì);本應自力更生的事情卻讓“槍手”代勞,這樣的越俎代庖,顯然是對社會底線的逾越。

法國作家司湯達曾說,“只要一輕率,人就會犯糊涂”。許多父母并不缺乏對子女的愛與關(guān)心,可是他們對愛的理解存在偏差,對愛的表達也存在著偏差?!靶奶叟畠赫姨婵肌钡哪赣H或許是一個好母親,但她在其他領(lǐng)域的角色扮演或許會遭遇“差評”。

在法治中國建設(shè)不斷深化的當下,提升對法律的理解與認同,已經(jīng)成為一個迫切的現(xiàn)實問題。作為一種失范行為,“心疼女兒找替考”難免要接受懲戒。父母之愛一旦自說自話乃至“野蠻生長”,最終會自食其果;這樣“糊涂的愛”,讓人痛心不已。(楊朝清)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心疼女兒找替考”藝考作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