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基層官微為何要等到被“黑”才醒來

2015年11月24日 15:54 | 作者:鄧海建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11月21日,有細心網友發(fā)現,江蘇儀征、安徽明光等多地基層官方微博接連曝出某明星不雅照,而且內容基本一致。作為發(fā)布不雅照的政務微博之一,“迎江社區(qū)”所屬單位揚州儀征市真州鎮(zhèn)迎江社區(qū)向記者回應稱,其密碼被盜了,目前已報案。(《現代快報》11月23日)

好好的官微,成了“艷照門”的游樂場,確實挺尷尬。作奸犯科者,自然會有網監(jiān)和公安等部門來依法處理,但公眾難免要問一句:為什么偏偏是基層官微屢屢遭遇黑客暗箭?

究竟是其密碼太簡單,還是黑客太猖狂?這個問題暫不好回答。不過,那些出事的官微基本處于“僵尸”狀態(tài),也的確是不爭的事實。比如掛著“藍V”的江蘇儀征市迎江社區(qū)官方微博上,發(fā)布的內容非常少,除了最近更新的澄清說明外,上一則信息還停留在遙遠的2012年。按照地方部門的說法,該社區(qū)官微是2012年在上級統(tǒng)一要求下注冊并認證的。除迎江社區(qū)外,當地的天寧社區(qū)、紅葉社區(qū)等也都注冊并認證了新浪官方微博。然而,這些微博在完成注冊后,同樣基本處于停擺狀態(tài)。這些官微要不是因這次黑客練攤而浮出水面,恐怕早就沉入信息的浩渺煙塵里了。

基層官微被黑,和眼下的足協(xié)官網被黑,盡管性質差不多,但顯然不是一個概念:后者是事出有因的“情緒報復”,前者則可能是閑置荒廢的“警告”。官微被黑的故事并不鮮見,比如今年5月30日至31日,48小時內,河南商丘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官方微博連續(xù)轉發(fā)幾十條廣告抽獎微博。這事兒竟能持續(xù)兩天,直到第三天才刪除了事——如此后知后覺,連官微都看護不好,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對黑客來說,“流氓會武術,擋也擋不住?!钡缓诠傥⒌膶蛹壟c面孔,以及牽扯出的效能與價值,起碼和密碼被盜的情節(jié)一樣,值得關注。不過,基層官微被黑,想想也沒什么可奇怪的。其實,這就和數年前的基層官網被黑一樣,撂荒長草的地方,難免會成為創(chuàng)作《聊齋》的好地盤。這樣的官微,本來就不是民意集散地,更不是官民互動的信息通道,不過是應付上級檢查的道具:逡巡的目光一過,自然無人搭理。要不是不雅照太過突兀,黑客隨便掛條不痛不癢的地方新聞,可能當事部門自己都未必分得清假與真。

今年10月30日,《2015年第三季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發(fā)布。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經過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達到150131個,其中政務機構微博112602個,公務人員微博37529個。從大趨勢上看,隨著“互聯(lián)網+政務”戰(zhàn)略的推進,政務微博已成為智慧城市戰(zhàn)略切實落地的重要入口,其應急響應能力、跨平臺協(xié)作能力和服務能力,甚至成為現代公共治理的參考坐標。但不得不說,在這些海量官微里,常年沉睡或“植物人化”的官微也不在少數。民眾是叫不醒這些真睡或假睡的官微,也只有黑客掛上驚悚圖文,繼而發(fā)酵成公共事件,其前世今生才會現出原形。

從當年的“×長信箱”到政府官網,從眼下的政務官微到微信公眾號,趕時髦容易,真干事太難。日常工作中的行政“德行”,基本就決定了網絡化的行政“面貌”。誰能指望現實里“門難進”的一些部門,在官微上送來徐徐春風?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基層官微 被“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