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京明皇宮遺址遇商業(yè)開發(fā) 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被質疑

2015年09月10日 17:01 | 來源:澎湃網
分享到: 

  距今已有600年歷史的南京明故宮,系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chuàng)建、其子朱棣擴建,整個建設過程逾時20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明故宮原占地面積超過100多公頃,部分遺址(位于南京市中山東路南北兩側)至今仍可見,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qū)。如今,在明故宮皇宮遺址西南角40萬平方米的地塊上,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yè)地產項目——中航科技城,正在開工,處于火熱建設中。

 

明故宮原占地面積超過100多公頃,部分遺址(位于南京市中山東路南北兩側)至今仍可見。

明故宮原占地面積超過100多公頃,部分遺址(位于南京市中山東路南北兩側)至今仍可見。

 

  蹊蹺的是,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fā)現了明代皇宮西墻的墻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fā)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

 

  反倒是中航科技城在其官方網站中突出強調了這一點。這家房地產公司在其文案中寫道,該項目是“皇城內的風水寶地”,“地處明皇城內的中航科技城,在歲月中,且行且歌”。 

 

中航科技城地塊就位于明故宮皇宮的西南角,被標記為“內宮諸監(jiān)”,即宦官組織所在地。

 

  200億商業(yè)開發(fā)項目位于南京故宮遺址之上

 

  南京明故宮坐北向南,大體范圍為:東至今中山門,西至西安門,北至后宰門,南至瑞金路,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后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

 

  中航科技城的商業(yè)開發(fā)項目就位于西安門以南,縱向聯通瑞金路和中山東路,橫向打通解放路與龍蟠中路。從地圖上看,此處應就在明故宮遺址保護范圍內,也是地下文物的埋藏區(qū)。

 

  另據南京市文物局2007年科研課題成果《南京明故宮》一書中“明代宮城和皇城復原圖”,中航科技城地塊就位于明故宮皇宮的西南角,被標記為“內宮諸監(jiān)”,即宦官組織所在地。

 

  9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在中航科技城的工地現場看到,四周已經被宣傳幕布圍擋住。幕布上處處可見其宣傳廣告詞——“龍脈豪宅的南京風范”,“皇家地脈、城市中心、貴胃府邸”。

 

  圍板內,就在城墻遺址的延長線上,中航科技大廈兩幢100多米高的大樓已經封頂。

 

  位于西安門附近的工地上,不少黃色的琉璃瓦、帶著銘文的明城磚和青花瓷碎片混雜在一起?,F場有一個長約100米、寬度在5米左右、砌得很整齊的青磚淹沒在水溝中,青石上的淺浮雕與西安門須彌座上的浮雕非常相似。

 

  中航科技城的官網如此描述該開發(fā)項目:占地40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200億元,分為繽紛商業(yè)、中央商務、高級居住、創(chuàng)意辦公、中心休閑五大主題,“旨在打造全國首個以航空科技為內核、引領都市全新生活方式的城中之城”。

 

  據南京中航工業(yè)科技城發(fā)展有限公司推廣主任董晗介紹,該公司于2009年成立,2013年拿下了金城集團的工業(yè)用地,并進行了土地性質變更,用于集商業(yè)、研發(fā)、居住等為一體的項目開發(fā)。

 

  2012年8月4日,南京市規(guī)劃局公示了“南京老城白下區(qū)Mca030-20地塊(中航工業(yè)科技城)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調整”公眾意見征詢,上面顯示,該地塊位于中山東路518號,為金城集團廠址。

 

  公示內容稱,該地塊處于南京老城,北臨西安門遺址、東近明故宮歷史城區(qū),其“特殊歷史環(huán)境”、“現狀資源特征”,都決定此次規(guī)劃調整“應格外慎重”。

 

  公示指出,因為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安門遺址較近,新建大樓被限高,最低處為12米,遠處才可以蓋高樓。

 

  不過,澎湃新聞記者日前在現場看到,中航科技城項目有一個高240米的建筑就在皇宮西南角處。

 

  令人遺憾的是,中航科技城項目,地處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qū)內。但南京規(guī)劃部門的這份公示,卻只字未提如何保護明代皇宮遺址,也未提及若在考古和施工中有重大發(fā)現又該如何處置。

 

位于西安門附近的工地上,不少黃色的琉璃瓦、帶著銘文的明城磚和青花瓷碎片混雜在一起。

 

  9年四次考古,確定是皇城西墻遺址

 

  南京明故宮分為宮城和皇城兩重。西安門正是皇城的西門。

 

  站在西安門可以發(fā)現,于2013年開發(fā)的中航科技城的商業(yè)項目正好就位于西安門正南方的延長線上,也是南京文物部門考古的范圍,極有可能是皇城的西墻。

 

  據南京市博物館負責該地塊考古發(fā)掘的負責人介紹,從2014年開始,文物部門也已經對這一片區(qū)進行了考古勘探,有不少重要的收獲。除皇宮西墻外,該地塊的考古還發(fā)現了涵洞、古井等遺跡。但目前對于該地塊的考古報告尚未完成。

 

  事實上,對這一片區(qū)的考古發(fā)掘并非是從2014年開始的。

 

  早在2006年金城科技大廈項目開工前,南京當地文物部門就對這一地塊進行了考古勘探。參與此次考古作業(yè)的現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研究員王志高告訴澎湃新聞,他們當時在工地發(fā)現了皇城城垣遺跡,“兩點成一線”,由此確定了明故宮的皇城西邊城墻的方向和位置。

 

  “2006年2月到5月,在靠近西安門東南側大約兩百米都不到的地方,發(fā)現了皇城西墻城墻地下的基址,由此確定了皇城西墻的位置,包括皇城西墻的結構。”王志高說,這處是一個線性遺址,距離很長。

 

  據專家介紹,9年前,政府部門或普通民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度都沒有今天高,所以“當時也沒有保護下來”。

 

  此后,當地文物主管部門對這一地塊又進行了3次考古勘探。然而,這4次考古報告從未公布過。

 

  南京市文廣新局文管處副主任丁波對澎湃新聞表示,根據相關規(guī)定,有些考古報告可以公示,“有些不可以”。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相關規(guī)定發(fā)現,根據我國《行政許可法》和《信息公開條例》之規(guī)定,政府部門的行政許可和涉及公眾利益的行政行為,都應該向社會公開,但中航科技城地塊考古發(fā)掘“秘而不宣”的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了至少9年。

 

  根據中航科技城項目的示意圖,該地塊全部用于開發(fā),已發(fā)現的皇宮西墻遺址位于甲級寫字樓群和五星級酒店群的范圍內,恰恰是建筑最高、開發(fā)力度最大的區(qū)域。

 

  根據2010年《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要保護明故宮歷史城區(qū)內的皇城和宮城格局、護城河水系以及壇廟、衙署等遺址。明宮城遺址及周邊一百米范圍內,不得從事新的建設。顯然,目前中航科技城地塊的建設,已與該條例規(guī)定產生了沖突。

 

  2011年10月24日,國家文物局在回復江蘇省文物局《關于對明故宮遺址部分區(qū)域進行考古勘探的請示》中稱,原則同意該局所報南京明故宮遺址考古工作方案,并指出,應系統梳理歷史文獻和以往考古工作成果,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對明故宮皇城遺址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勘探、調查和測繪,明確遺址范圍和重要遺跡的分布情況”,科學評估各類遺跡的價值和保存狀況。

 

  國家文物局還要求,對明故宮遺址核心區(qū)域的考古發(fā)掘,應根據地下遺存的特點,結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保護展示的需要,科學制定工作方案,不宜在遺址核心區(qū)中軸線區(qū)域采取長探溝發(fā)掘的方式。

 

  針對南京文物部門至今仍未公開過該地塊的考古發(fā)現和保護方案,南京師范大學王志高研究員表示,文物部門有責任和義務及時向社會公布一些重要的考古發(fā)現,這是文物部門的責任和義務。

 

在明故宮皇宮遺址西南角地塊上,一個商業(yè)地產項目——中航科技城,正處于火熱建設中。

 

  “遺址面臨著消失殆盡的危險,令人痛心”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曾主持《文物法》起草的老專家謝辰生先生對澎湃新聞表示,自己參與過《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的審議,明故宮皇城格局受重點保護,現在地塊全部開發(fā),置遺址保護于何處?

 

  “幾十年前建廠蓋房、地基較淺,對地下遺址不會造成太大破壞。但現在搞建設,樁基動輒打幾十米,還要搞地下室和停車場,地下遺跡將蕩然無存。”謝辰生老先生激動地說:“我們等了幾十年才等到一個保護皇宮遺址的機會,可現在,它的遺址卻面臨著消失殆盡的危險,實在令人痛心!”

 

  謝辰生老先生說,南京市當初應該采取土地置換的辦法,用其他地塊補償企業(yè),把這塊地收歸國有,做成遺址公園,“這才是最優(yōu)選擇”。“我們的城市不缺高樓大廈和GDP,但是缺乏對歷史和文化的敬畏。”他說。

 

  現在“兩難”的形勢已經形成:一方面,歷史遺址理應得到妥善保護,另一方面,地產商200億的開發(fā)項目已經啟動。

 

  謝辰生老先生對澎湃新聞說:“這是當年不依法決策的惡果。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qū)怎么能整體開發(fā)呢?文物部門不公開考古發(fā)現,就更不對。當務之急是公開考古發(fā)現,請專家和公眾參與討論,爭取在遺產保護和商業(yè)開發(fā)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長期關注南京本土文化的南京知名作家薛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中航科技城地塊不僅是明代皇宮的一部分,還是清代滿族人聚居的八旗駐防城,清廷在此設立將軍衙門和都統衙門,必然會留下大量建筑遺跡。

 

  薛冰認為,并非涉及地下文物,一磚一瓦都不能動,否則,南京這種六朝古都、古董鋪子式的城市就沒法搞建設。但是,“城市不能野蠻生長,涉及重要的文化遺產,像明故宮這種重要的文化根脈,需要慎之又慎,充分論證,而不是大干快上。”

 

  薛冰說,明故宮西城墻的一段已被中航科技大廈壓在樓下,那么剩下的部分如何原址保護?這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南京中航工業(yè)科技城發(fā)展有限公司推廣主任董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年初,該地塊的考古工作已經結束,但目前文物部門尚未給出保護方案,因此該項目一直處于擱淺狀態(tài)。

 

  南京市規(guī)劃局城中分局局長呂曉寧對此表示,目前規(guī)劃部門尚未給建設部門發(fā)建設許可證,目前的控詳圖是一個粗線條的東西,具體的建設方案將根據最后的文物報告及保護方案,來確定最后的規(guī)劃方案。

 

  城市需要建設,文化遺產也需要保護,如何實現二者的平衡,是城市管理者,尤其是南京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南京 明皇宮遺址 商業(yè)開發(f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