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兩岸青年作家在北京展開“文學對話”

2015年06月01日 09:5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原標題:兩岸青年作家在北京展開“文學對話”

  “第三屆兩岸青年文學會議”28日在北京開辦,來自海峽兩岸的約六十位青年作家、文化學者就新世紀以來兩岸長篇小說最新創(chuàng)作動態(tài)和學術成果展開“文學對話”。

  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在會議上表示,文學的發(fā)展需要一代代文學人共同努力,進行持久的傳承和不懈的建構,兩岸文學交流的良好勢頭應延續(xù)下去,這是兩岸文學界共同心愿,有助于推進中華文學發(fā)展。

  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指出,互聯網增進了兩岸文學界的交流與了解;同時,受其影響,當代文學正在發(fā)生質變。她希望兩岸文學跟上時代步伐,理解和反映當下兩岸青年的想法,進一步增進青年交流。

  “透過大陸和臺灣各具特色的長篇小說,讀者能看到各自社會最鮮活和真誠的面貌。”臺灣知名文化學者楊照在當天的大會演講中說。他冀望兩岸青年作家勇于探索,寫出不一樣的長篇小說。

  新媒體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人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閱讀趨于快餐化、碎片化的網絡文學,“筆耕不輟”或“手不釋卷”漸成過去式。這一現象引起與會兩岸研究者關注。

  臺灣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詹閔旭在提交大會的論文里指出,身處一個平面閱讀的時代,文學人在批判破碎、片面的網絡知識之余,更要實際介入數字知識生產的“回路”;在參與網絡知識傳播詮釋過程的同時,審慎思考如何以數字形式有效而不失深度地呈現文化底蘊與人文美感。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曉琴提出疑問:當今時代,誰才是真正的作者?她認為,在“大眾書寫”的網絡時期,“作者”已死,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書寫者”。“網絡時期的書寫者不再聽命于神的召喚,也不再堅持精英知識分子的立場,而是隨心所欲地娛樂書寫。”

  以自己通過網絡了解朱天心、朱天文、張大春、張萬康等臺灣作家詩人為例,張曉琴表示,新媒體時代雖不時傳來文學死亡的恐懼之聲,但文學以它自己的方式依然存在。

  本次會議為期4天,與會者多為兩岸“70后”“80后”文學新銳,是兩岸文壇頗具活力與個性的新生文學力量。期間,他們將圍繞“文體與敘事”、“小說與傳媒”、“小說與城市”、“小說與歷史”等議題進行專場討論。

  兩岸青年文學會議自2011年起隔年舉辦一屆,本屆會議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港澳臺辦公室主辦、臺灣文學館合辦,臺灣《文訊》雜志社和中國現代文學館參與協(xié)辦。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岸 文學 青年 “文學對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