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近代第一座私人圖書館

2015年05月21日 15:19 | 作者:裘影萍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C20150521006-zx11

C20150521005-zx11_副本

原址及匾額 古越藏書樓

 

  我國近代第一座圖書館不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也不在東方大都市上海,而是在浙江的一個小城、美麗的水鄉(xiāng)———紹興。在紹興城區(qū)勝利西路大通學堂有一座古建筑———古越藏書樓,它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藏書樓。

 

  那么,古越藏書樓建于何時?它的主人又是誰呢?

 

  古越藏書樓誕生于1902年,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它的主人名叫徐樹蘭。

 

  徐樹蘭是光緒二年(1876年)舉人,授兵部郎中,以輸資為候選知府,被用為道花翎鹽運使,因母病告歸。1902年,他在越郡古貢院購地一畝六分,耗銀32960兩,建造古越藏書樓,藏書7萬余卷,并于1904年正式向讀者開放。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年輕時曾在此處校書。

 

  古越藏書樓建成后,會稽山麓的書生們發(fā)現(xiàn),這個書樓其實很另類,居然可以進去讀書,尤其是樓內(nèi)墻上的《古越藏書樓章程》,讓大家知道了“圖書館”這個名稱,以及其他從未聽說過的新鮮事。古越藏書樓借閱方法“仿照東西各國圖書館章程辦理”,每日上午9時至11時、下午1時至5時為閱覽時間。如此做法,就是在整個大清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在管理方法上,古越藏書樓除繼承封建藏書樓的傳統(tǒng)外,又吸取外國先進經(jīng)驗。編有《古越藏書樓書目》,舊分經(jīng)、史、子、集、時務(wù)5部,編為35卷;后分為學部與政部,改編為20卷。學、政兩部下各分24個類目,每類再分若干子類。類目多因襲舊有名稱,但子類顯示出中外學術(shù)統(tǒng)一立類的傾向。

 

  有一天,會稽山麓出現(xiàn)一位來自湖州的貧困書生,這個青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錢玄同,而此時他卻貧困潦倒,連吃飯都成問題。困境之中,他遇到了一位穿長衫的人。這位面慈心善的“長衫人”引領(lǐng)著錢玄同走進一座大宅院,書生本能地抬頭,仰望院門上方幾個斗大的隸書,心中赫然亮了起來:古越藏書樓。自從結(jié)識古越藏書樓,錢玄同從心底里感激這位素昧平生的“長衫人”,因為他的引領(lǐng),錢玄同可以在書樓里孜孜不倦地攻讀,甚至享受免費的膳宿,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藏書樓里,他的執(zhí)著學習精神感動了樓主人的孫女、徐樹蘭兒子徐元釗的長女徐婠貞,在父輩的撮合下,兩人結(jié)為秦晉之好。

 

  可遺憾的是,古越藏書樓主人徐樹蘭在書樓建成不久撒手人寰。好在長子徐元釗接過了父親的事業(yè),使書樓得以傳承。1932年,當時的紹興縣政府將古越藏書樓改組為紹興縣圖書館。不過,改組后的古越藏書樓在日寇侵略中國時難逃磨難,原有的7萬多冊藏書大量散失。

 

  1949年新中國成立,書樓殘存的6000余冊書籍被紹興縣圖書館保存。1958年2月,紹興縣、市合并,同年6月,原紹興市文化館圖書室和紹興縣圖書館合并成立紹興縣魯迅圖書館,郭沫若為之書額,并于1959年7月正式開放。1983年7月成立地級紹興市。2000年,紹興市新建的1.3萬平方米新館落成開放,同時啟用紹興圖書館之名。經(jīng)紹興市政府批準,紹興圖書館仍保留魯迅圖書館名稱。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近代 私人圖書館 古越藏書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