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談24年索賠路 稱不索賠是縱容

2014年07月17日 09:01 |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在紀念館中,陳列著當年的老照片。

 

在紀念館中,陳列著當年的老照片。

 

童增,1982年四川大學畢業(yè),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1990年撰寫《中國要求日本受害賠償刻不容緩》萬言書,隨后掀起國內民間對日索賠浪潮。24年間一直奔走于民間對日索賠的訴訟之路上,被譽為民間對日索賠奠基人、中國

  童增,1982年四川大學畢業(yè),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1990年撰寫《中國要求日本受害賠償刻不容緩》萬言書,隨后掀起國內民間對日索賠浪潮。24年間一直奔走于民間對日索賠的訴訟之路上,被譽為民間對日索賠奠基人。

潘守三回到潘家大院內,回憶往事幾度哽咽

 

潘守三回到潘家大院內,回憶往事幾度哽咽

 

潘家峪遺址(網(wǎng)絡截圖)。

 

潘家峪遺址(網(wǎng)絡截圖)。

 

  1941年1月25日,侵華日軍在河北豐潤縣潘家峪村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全村1400多村民中,有1230人慘死在日軍手下。今年7月13日,慘案中部分幸存者和潘家峪村民委員會代表來到北京,正式委托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lián)合會對日本提起索賠訴訟,要求日本政府賠償人民幣60億元。

  前天,京華時報記者對話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lián)合會會長童增,詳解中國民間對日索賠24年的發(fā)展之路。

  現(xiàn)在二戰(zhàn)受害者活著的已經(jīng)不多了,可以說民周對H崇賭是中華民族要求H本謝罪賭償?shù)淖詈?mdash;個歷史機遇,這個機遇我們應該珍惜。

  隨著國內環(huán)境的寬松,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前景漸明朗。

  1

  對日訴訟近30起基本敗訴

  京華時報:因何機緣,您開始關注民間對日索賠?

  童增:1990年4月,我偶然看到媒體報道的一則消息“東歐各國重提戰(zhàn)爭賠償要求”,很受啟發(fā),我覺得我們也可對日本提出賠償。

  我到北京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發(fā)現(xiàn)了很多戰(zhàn)爭期間日本的罪行。我當時寫了一個對日索賠的萬言書,但當時沒有媒體愿意發(fā)表。

  1991年我把萬言書遞交給人大代表,沒想到很多代表表示認同,還提了議案。媒體隨之跟進,有了社會反響。很多受害人就來找我,我才意識到,日本侵華戰(zhàn)爭對中國造成的災難是非常深重的。我就想幫他們做點什么,沒想到一做就到了現(xiàn)在。

  京華時報:那時主要是以什么形式開展活動?

  童增:那時只是動員大家將索賠信寄到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單方面要求對方進行賠償,但日本政府不予理睬,沒什么進展。

  這種情況一直到1994年才有轉機。當時有日本的律師找到我,說希望代理中國受害者在日本起訴日本政府和日本企業(yè)的案件。于是我們委托他們在日本打官司,從1995年開始一直到2007年,日本200多名律師自己籌款幫中國人打官司,還有10萬日本人簽名支持我們,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

  京華時報:索賠情況如何?

  童增:這些年我們在日本提起了近30起訴訟,基本都是敗訴,無一人拿到賠償。今年重慶大轟炸受害者的起訴案會在日本宣判,根據(jù)經(jīng)驗也會敗訴。

  2

  不索賠就是縱容于國不利

  京華時報:對日索賠為什么這么難?

  童增:日方理由主要是說中國政府已經(jīng)放棄戰(zhàn)爭賠償,包含個人賠償。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首次回應對日索賠訴訟案,認為根據(jù)《中日聯(lián)合聲明》第五條,中國人的個人索賠權已然放棄,在法律層面上,原告沒有理由提出訴訟請求。但日本的這種說法肯定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從未放棄個人賠償。

  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多位領導人對此已多次闡明立場。

  2007年,當時的中國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也指出:“日本最高法院就《聲明》做出的解釋是非法的、無效的”。

  京華時報:屢敗屢訴,堅持的意義何在?

  童增:我們越是友好、忍讓,越是助長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囂張氣焰。日方也趁機開始美化戰(zhàn)爭,扭曲歷史。

  暴行不提起到法庭,不要求日本索賠,那我們就是縱容日本篡改歷史、不承擔責任,對整個國家都是不利的。我們的起訴,一方面能夠幫日本恢復記憶,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勝訴,也會為二戰(zhàn)遺留問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也算對國際盡了一個義務。

  受害人是拿著法律的武器到法院去申訴,從長遠來看,這個中日之間的障礙(指對日索賠)解決了,會更有利于雙方友好。

  3

  在中國提起訴訟

  有法可依

  京華時報:潘家峪慘案的受害者,此時提起訴訟有何意義?

  童增:這應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可以說是中國民間對日索賠里程碑式的發(fā)展,因為過去我們都是勞工、慰安婦之類的個案,而潘家峪案有1000多名受害者,現(xiàn)在幸存者們集體起訴日本,這是首次。

  京華時報:潘家峪對日索賠訴訟在國內起訴,您預期如何?

  童增:日本政府在對待侵華歷史上不道歉、不賠償、不認賬的態(tài)度,使中國民間對日索賠在日本法庭上很難獲得公正的判決。而且訴訟在日本開庭,受害人過去非常不方便。

  在國內提起對日索賠訴訟,實際上從2005年我們就已經(jīng)開始有所倡導。今年3月18日,二戰(zhàn)擄日中國勞工及遺屬狀告日本企業(yè)一案已經(jīng)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這也是中國法院首次受理擄日勞工訴日企案。這是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路上的重要轉折點。

  戰(zhàn)爭罪是反人類的罪行,根據(jù)國際法,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起訴。應該說,在國內提起索賠訴訟是完全可行的,也有國際法可依。

  在索賠方面,不論是政府索賠還是民間索賠,有很多國際范例。比如韓國當時也放棄了各種戰(zhàn)爭賠償,但現(xiàn)在有受害者在韓國國內提起訴訟,韓國高等法院已經(jīng)判勝訴了。

  不過,這對于我國的法院來說,可能仍是一個新的課題。

  4

  受害人年事已高

  時間緊迫

  京華時報:您認為未來對日索賠的前景如何?

  童增: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近些年來,我可以感覺到民間對日索賠開展得越來越順利。明年是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相信對于民間對日索賠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但是我們也有緊迫感,我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一打官司就是20年。上世紀90年代給我寫信的受害人,很多已經(jīng)去世了?,F(xiàn)在的受害者基本都是八九十歲,他們等不了了。雖然他們都是自愿站出來,但是出來作證對他們都是二次傷害。

  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應該盡快能夠有一個結果。如果這些受害人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日本謝罪,對他們將是莫大的安慰。

  因此我們也希望法院盡快立案、審理、判決,社會多關注這些老人,從道義上、經(jīng)濟上、精神上給予他們一些關愛。

  京華時報:您如何看待這么多年的民間對日索賠工作?

  童增:這些傷害只能靠我們向全世界去訴說,要靠人家來幫我們去發(fā)掘一些材料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還有很多西方國家不了解日本在中國的暴行。

  政府公布檔案資料是一方面,但由眾多的受害者來揭露暴行,更有說服力。所以我們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有活的證人,把他們受到的暴行經(jīng)歷向全世界訴說,這個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民間對日索賠是正義的事情,也是順應民心的。只要我們堅持,總有一天可以做成。

  □講述

  每人拎一條腿,活活將孩子撕開

  “1400多村民,1230人慘死在日軍手下”

  燕山山脈腰帶山東麓,坐落著一個被譽為“小吐魯番”的美麗村莊。

  7月15日,京華時報記者來到河北潘家峪村時,整個村莊顯得寧靜、安詳。但村內的潘家大院遺址,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73年前的屠村慘案。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中,潘家峪村1400多村民,就有1230人慘死在日軍手下。

  “兩日本人抓起孩子,提著腿活活把人撕開”

  那一年潘守利12歲,被壓在潘家大院中一個豬圈的死人堆里,逃過一劫。

  憶及當年,老人一聲重重長嘆,還未開言,便已哽咽淚流,“想起那些就難受,特別難受……”

  1941年1月25日,本是籌備過年的日子,不料日軍從四面八方將潘家峪圍堵,挨家挨戶用刺刀將村民圈到了村口的大坑中。眾多村民逃跑,日軍隨后又將大家逼進了潘家大院內。

  慘案的另一名幸存者潘善增,當年6歲。他記得,村民們進入大院后,門就關了,日本兵開始往院里開槍,扔手榴彈,“大家哭喊著到處跑,找地方躲,有的人沖到門口求情,被日本人一刀砍斷脖子。”

  潘善增是被母親塞到廁所坑洞里才得以活命。除了頭部沒被壓著,身上層層地壓著死去的村民。

  當年13歲的幸存者潘守三也僥幸逃過一劫。潘守三親眼看到,一個比他小不了多少的孩子,奔逃中被兩個日本人抓住,他們提著腿活活把孩子撕開。還有日本兵從抱著娃兒的婦女手中把孩子搶走,摔在石頭堆砌的院墻上……最后,日軍端著刺刀在死人堆里找活人,看到還有口氣的就補上一刀。如此三趟,方才離去。

  “27名慘案幸存者,年齡最小者已經(jīng)77歲”

  潘家大院和村口的大坑作為慘案遺址保留至今。直到現(xiàn)在,潘守利老人都不敢進村口的陵園,一到陵園門口,他就想起那些慘死的人,忍不住渾身發(fā)抖。

  1999年,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建成,潘家峪村也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年7月13日,潘家峪村以全村的名義,委托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lián)合會向日本提起索賠訴訟,索賠金額為60億元。

  66歲的村民、潘家峪民間對日索賠團團長潘瑞申說,2002年,大慘案的幸存者還有38人,12年過去,只剩下27人,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已經(jīng)77歲。

  “再過幾年,能說話、能出來作證的人會越來越少。”潘瑞申說,但愿通過訴訟,能給這些老人一個交代,能讓世界認清日本的戰(zhàn)爭罪行,“日本的罪,永遠也抹殺不了。血海深仇,一定要討個公道。”

  文/京華時報記者陳蕎 實習生楊艷萍 圖/京華時報記者王苡萱

 

 

編輯:曾珂

關鍵詞:民間對日索賠 對日索賠

更多

更多